聊到孩子的睡眠,爸爸妈妈们是不是头又开始大了?是不是经常被下面这些问题困扰着,搞得一家人疲惫不堪,不知所措?
例如,宝宝晚上总是很难入睡,上床半个多小时了,还没有睡着。
半夜经常翻来覆去,睡不踏实。
晚上经常一惊一乍,容易惊醒,一个晚上醒2-3次。
醒来之后一直哭、哄不停,或者玩很久都不睡,有时候玩2-3个小时还没睡意。
经常昼夜颠倒,白天不起来玩,晚上不睡觉。
总是要抱着睡,一放下就醒。
睡觉总要叼着奶瓶。
睡觉总打鼾。
睡觉总磨牙。……等等,诸如此类各种各样的睡眠问题,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想要解决孩子睡眠的问题,首先我们要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睡不好?我们只有知道了导致问题的原因,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实,造成孩子睡不好的原因常见的主要有以下这几种情况:
第一,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声音、湿度、温度、光亮度、卧室的布置等。睡眠周围的环境假如在睡前、夜间、清晨过于嘈杂,常常会导致孩子晚上难以入睡、半夜容易惊醒、清晨容易早起,例如同住的大人因为工作原因半夜仍需要工作,早上需要早起等。湿度是否合适?过于潮湿或者干燥都不利于孩子睡觉。温度是否合适?过冷或者过热也不利于孩子的睡眠。光亮度是否适宜?卧室过于光亮或者过于暗,并非适合孩子睡眠,或者卧室内放有电视、电脑、电子屏幕等电器也有可能导致孩子入睡延迟。卧室的布置是否合理?宝宝的穿盖是否合适?床上摆放的物品,是否会导致孩子过敏?是会否影响孩子的睡眠?
第二、睡床方式。孩子是独房独床睡?还是与父母、兄弟姐妹或老人同床睡?还是与父母同一个放间睡自己的小床?其他人是否会影响孩子的睡眠?
第三、作息安排是否规律?是否合理?
第四、睡前活动,是不是程序化的?是安静的还是兴奋的?
第五、入睡方式是怎么样的?是自然入睡?还是奶睡、抱睡或者摇睡的?
第六、睡眠的姿势是什么样的?是仰卧睡?还是俯卧睡?还是侧睡?或者交替进行?
第七、喂养与疾病情况。孩子睡前什么时候吃东西?吃了什么东西?吃了多少?有没有食物过敏?孩子的营养状况怎么样?有没有生病?
应对各种睡眠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才可以让孩子睡得更好、睡得更香呢?当然,解决问题须从源头抓起。我们可以从造成睡眠不好的原因入手进行干预。
第一,改善睡眠环境。晚上不能太嘈杂,白天不需要做到无噪音,白天可以有正常生活的声音,因为假如白天过于安静,当突然有个大的声音出现时宝宝很容易受到惊吓,反而影响睡眠质量。湿度,以50%-60%为宜,过于潮湿或干燥均不利于睡眠。温度,卧室温度以20-25°C为宜。光亮度,白天要有白天的光亮度,晚上要有晚上的光亮度,白天不要太黑,晚上也不能太亮。卧室尽量不放各种电视、电脑等电子屏幕,远离隔墙的空调、冰箱等电器,因为有些电器发出的声波、光波可能会对人体的睡眠造成一定的影响。宝宝睡觉时应当穿盖适当的棉质衣物和被子,让宝宝感到温暖而不过热或过冷,小婴儿可以用睡袋包裹(但不能包裹过紧,尤其下肢要能自由屈伸),使宝宝有安全感。
第二、不同年龄的宝宝适宜不同的睡床方式。婴儿宜睡在自己的婴儿床里,与父母同一房间。幼儿期的孩子可逐渐从婴儿床过渡到小床,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孩子单独睡一个房间。睡觉时不要遮盖头部和脸部,小婴儿不宜使用枕头。
第三、作息要规律。从3个月-5个月起,儿童睡眠逐渐规律,宜固定就寝时间,一般不晚于21:00,但也不提倡过早上床。节假日也要保持固定、规律的睡眠作息。从婴儿期开始就要帮助宝宝识别白天与晚上的差异,白天多陪宝宝玩,让宝宝少睡一些,不睡觉的时候房间光线要亮一些,睡觉的时候可以把房间光线调暗一点,但不要过多干扰。从幼儿期开始,白天和晚上固定时间上床睡觉,建立昼夜节律的睡-醒模式。每次睡觉前至少保持3个小时的清醒状态,晚上睡前应保持4个小时以上的清醒时间。每次坚持在孩子醒着的时候把他放到小床上。准时上床,准时起床,假期也不例外。
第四、每天保持固定的合适的睡前活动,如刷牙、如厕、讲故事等。活动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活动结束时,尽量确保宝宝处于较安静的状态。
第五、培养宝宝自主入睡的能力。在宝宝瞌睡但未睡着时把他放到小床上自主入睡,不宜摇睡、或搂睡。
第六、1岁之前的宝宝宜仰卧位睡眠,不宜俯卧位睡眠,直到宝宝能自主变换睡眠姿势。
第七、喂奶或进食要与睡眠分开,至少在睡前1小时喂奶。食量要合适,不要过饱也不要很快感觉到饥饿。假如宝宝患有佝偻病、贫血、消化不良、肠痉挛、中耳炎等疾病时,也会影响睡眠,所以,要尽快看医生。
如果宝宝存在有睡眠不好的问题,爸爸妈妈们可以一项一项地对照上面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然后找到解决的方法。宝宝只有睡得好,才会长得好,爸爸妈妈们才能过得轻松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