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孩子不“跟嘴”学说话,怎么办?
2023-09-26 09:14:16
作者:劳飞燕
作者单位:钦州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在门诊工作中,我们时常遇到家长们向我们诉说,“不管自己怎么教,孩子总是不跟嘴学说话,怎么办?”、“孩子已经2岁了,还不会说话,我该怎么办呀?”、“医生,你们这里可以训练说话吗?”

近年来因为“语言问题”来就诊的孩子越来越多,语言迟缓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据研究显示,语言迟缓发病率上升受多方面的原因影响,其中最常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婴幼儿时期就开始接触到各种电子屏幕,长时间的屏幕暴露以及不良的屏幕暴露习惯,对儿童的语言发育起着负相关的作用。其次,家长有效陪伴的时间减少。现在很多家长下班回到家中,最先做的、且花时间最长的事情就是玩手机、刷视频,和孩子互动的时间少之又少。另外,家长对“语言迟缓”的认知有所提高,能发现更多、年龄更小的语言迟缓的孩子,并及时就诊。

当孩子被确诊为“语言发育迟缓”之后,家长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尽快追上正常的说话能力呢?有些爸爸妈妈也许会说,“我已经很努力在教他说话了,可是他就是不学,就是不跟嘴说话,怎么办?”、“能不能送去你们医院训练呀?”

确实可以送来我们进行语言训练!但是,很多研究表明,孩子的语言学习如果没有父母的参与,效果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如果家长们能学会各种帮助孩子发展语言和沟通的技能,并运用于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孩子的学习机会将大大增加,孩子将时刻在学习语言和沟通。

现在,让我来教大家一些在家里也能做到的训练技巧吧。

想让孩子学我们说话,我们必须做到:成为孩子最好的玩伴,而不是“老师”、或者“保姆”!成为孩子最好的玩伴,有三个基本原则:

第一、“同看”——玩孩子想玩的。

很多时候我们大人的喜好和孩子的往往不同。例如,你觉得这个飞机很有趣,但是你的孩子可能对那个小汽车更感兴趣。所以,父母应该跟随孩子的兴趣,玩他/她所挑选的玩具,也就是说你们在互动中关注着相同的事物。

第二、“同说”——说孩子想说的。

父母在和孩子的互动中并不是说越多的话就越好。父母需要想一想:如果你的孩子会说话,他/她这个时候会讲些什么?这样你所说的话才是孩子脑中所想的话,也就是你和孩子在“说同样的话”。这样你的孩子才会去听、去学。

第三、“同玩”——用孩子的方式玩。

家长们对不同的玩具往往已经建立了自己约定俗成的玩法,所以在玩耍时常常缺少很多童趣和想象,但是因为年龄的差距、时代的不同,孩子对玩具的玩法却往往和家长不一样。而家长们也常常觉得自己是在陪孩子玩。但是,这只是在陪孩子,并不是和孩子一起玩。所以,家长想要用孩子的方式玩,需要做到:1)挑选自己的玩具:父母和孩子各自挑选自己的玩具;2)模仿孩子的玩法:父母模仿孩子玩玩具;3)在重复中增加新元素:在孩子重复玩了几次他/她感兴趣的玩具时,我们可以尝试加入一些新的元素。

成为孩子最好的玩伴,有三个基本方法:

一看、面对面地观察孩子。

和孩子面对面,包括和孩子在同一水平视线,所以家长在和孩子玩耍时需要蹲下来,或者坐在小凳子上或地毯上。和孩子面对面玩耍,有助于家长观察孩子的兴趣所在,理解孩子说的话,让孩子感受到被聆听和尊重,也便于孩子理解和模仿家长所说的话,增加孩子和家长的眼神交流,便于孩子模仿家长的表情和动作。

二等、耐心等待孩子表达。

家长了解了孩子的兴趣以后,需要耐心地等待孩子来表达自己的沟通需求。因为沟通是需要理由的。那么家长在玩耍中应该如何等待孩子呢?

首先,家长需要掌握孩子的节奏,在等待时给予期待性的微笑。其次,家长尽量把玩具和食物放在孩子看得见、却够不着的地方,如一个透明的罐子里。另外,家长可以把食物或拼装类玩具分成小块,每次只给一点点,这样孩子的每次需求都是一次启动沟通的机会。而且每次都提供两个不同名称、或颜色的玩具或食物给孩子选择。玩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假装故意犯错,让孩子发现并指出你的错误。此外,家长多提供一些孩子不能独立完成的游戏,让孩子向你寻求帮助。

三应、对孩子的表达做出及时和恰当的回应。

什么是“恰当的回应”呢?①容易听:突出关键词,重复关键词。②容易懂:提供视觉提示。③容易学:少提问,多描述;不纠错,只示范;加一点,不加多。当家长在和孩子的互动中正确做到“一看、二等、三应”时,就能够与孩子“同看、同说、同玩”了,这时候家长就成为了孩子最好的玩伴和语言发育过程中最好的老师了。

家长只要尽可能做到以上几点,孩子就会更愿意“跟嘴”学家长说话。孩子的语言能力才能尽快跟上正常同龄儿童的水平。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家庭生活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家庭生活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家庭生活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家庭生活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家庭生活报”或带有家庭生活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