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乳腺癌化疗输液港管路维护
2023-09-26 09:18:04
作者:韦爱雄
作者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甲状腺乳腺外科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40~45岁女性,目前乳腺癌患者在进行手术切除后,仍需要通过化疗来缓解病情。然而,在化疗过程中需经由静脉输注方式应用化疗药物,由于化疗时间相对过长,且需要使用合适的输液装置,以减轻患者痛苦。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是一种全新引入的输液管路技术,经过皮下植入的人体内闭合静脉输液装置,可适用于输注各类药物、营养治疗、输血、血液采样及长期间断输液患者,可供反复穿刺,可以长期或间歇性使用。常见静脉选择: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贵要静脉、股静脉等亦可选择,该技术相对于传统方式而言,发生感染的风险低,且患者生活不受影响,更能促进患者康复。

输液港有哪些优点呢?

①感染发生较低:操作技术简单;皮下埋入式置管方式,降低感染的风险。②便利:不易被别人注意;拔除针后,可以正常洗浴及游泳。③维护便捷:治疗间隔4周维护一次即可。④时限长:留置时间可达10年以上,具体与输液导管的老化速度和患者个体体质有关。⑤保护静脉:减少静脉穿刺次数。⑥相容性好:可相容于化学治疗、刺激性、高渗、营养等所有注射剂。

输液港置管的操作?

①首先患者取平卧位,颈部仰伸,头偏向一侧,穿刺部位颈前方进行消毒,并进行局部麻醉,再使用B超进行探查,寻找合适的穿刺点。②并对颈内静脉进行穿刺,穿刺时可同时配合X线摄片进行观察,确定导管进入至上腔静脉,同时将锁骨下窝处的皮肤组织及皮瓣进行分离,导管与输液港底座相连接,并使用隧道针从中引出,置入患者颈部静脉。③再将导管与输液港底座位置进行安置,使其位于适当位置,再通过穿刺输液港对静脉血进行抽取;④最后,切开的局部皮肤进行缝针,使用敷料进行无菌覆盖,并予肝素钠进行封管,定期冲管,每月28天维护1次,防止导管堵塞。

输液港的禁忌症

①对于确诊或疑似感染、菌血症或败血症的病人;②对材质过敏的病人;③置管局部皮肤部位有皮损或放疗史;④患者既往有血栓病史或血管外科手术史;⑤置管的局部组织影响安放。

输液港的操作和护理方法

置管术后24h如出现局部出血,少量出血可自行吸收。保持切口敷料干洁,如局部出现红肿、热、痛,或穿刺肢体出现肿胀、酸痛,身体发热,体温>38.5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建议待伤口愈合后方可淋浴。不可用重力撞击静脉输液港的部位,穿刺侧肢体避免剧烈活动,如游泳、高尔夫球、网球等。每4周进行一次维护。每次用药前定期行X线胸片检查,确定导管位置及完整性。输液过程:勿过度活动,避免针头脱出、药物外漏。拔针当日避免湿水。

操作步骤:①以输液港港座为中心的周径10~12cm进行消毒。②触诊,找到注射座,确认注射座边缘,定位。③用非主力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固定注射座,做成三角形,确定三指的中心另一手持无损伤针自三指中心垂直刺入皮肤,缓慢穿过港体的中心部位隔膜,感到有落空感即可。④输液过程中,打开输液器连接延长管的夹子,缓慢匀速滴入输注的药物。并观察注射部位有无渗液情况。发现异常,则立即停止注射并采取相应措施。⑤输注液体结束后,使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再用10ml(100IU/ml)的肝素钠盐水脉冲式封管,再夹闭延长管夹子。⑥在无损伤针上方垫用10×12cm透明敷贴外固定针头。

输液港拔针

①轻柔的揭开敷贴及纱布,检看皮肤情况。②用拇指、食指、中指固定输液港港体,嘱患者深呼吸,在屏气的同时拔除无损伤针。③局部加压止血约5min,直至完全止血。④查看针头是否完整。⑤用无菌透明敷贴贴于穿刺处24h。

输液港的常见并发症:

①局部红肿;②输液不通畅或无法回抽回血;③导管堵塞;④导管脱落或断裂;⑤血栓形成等。

宣教指导:

①放置入导管后1-3天切口周围皮肤可能出现淤斑,需1-2周会自行消失。②切口皮肤保持干洁,观察输液港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热痛、分泌物等炎性反应。③置港后患者可以进行日常生活工作。但置管同侧手臂勿提过重的物品、过度活动。④避免重力撞击输液港部位。⑤治疗间歇期每28天对管路进行冲管、封管等维护一次。⑥禁止高压注射造影剂,防止导管破裂。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家庭生活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家庭生活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家庭生活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家庭生活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家庭生活报”或带有家庭生活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