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的腹泻发生率较高,主要集中于6个月-两周岁的婴幼儿中。腹泻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宝宝发生腹泻后以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溏稀等症状为主。长期腹泻会损害宝宝健康,提高对腹泻的关注并进行干预,有助于宝宝健康成长,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处理小儿腹泻。
一、小儿腹泻 做好这三件事
1.补充营养。婴幼儿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腹泻对宝宝的生长会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在腹泻干预时要注意婴幼儿的营养补充。家长每天要坚持给予婴幼儿母乳或奶粉,同时秉承“少食多餐”原则,保持婴幼儿24h都有营养物质的摄入,稍大一点的宝宝可增加瘦肉、鱼肉、豆制品、维生素、蛋类等食物的摄入量。营养补充期间宝宝和哺乳妈妈都需要忌食油炸、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避免腹泻症状的加重。
2.给予补充液体。口服补液盐成分主要为氯化钠、氯化钾、枸橼酸钠、无水葡萄糖,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腹泻引起的轻、中度脱水。当腹泻发生后,我们要警惕孩子因为体液丢失过多而引起脱水,可给予孩子口服口服补液盐补充所需电解质及液体。当孩子不能配合口服时可进行静脉补液,改善宝宝的营养状况。
在腹泻治疗期间仍须保持补液,补液量要≥腹泻量,如果腹泻的总量在2000ml,补液的原则应该在2000ml之上,体重≤10kg的婴幼儿,基础液体需求量为100ml/kg/24h。体重>10kg的儿童,基础液体需求量1000ml+50ml/kg/24h。
3.注意小儿的卫生。每次腹泻后立即冲洗小儿屁股,避免肛门红肿或感染,时刻保持屁股的清洁与干燥。每天打扫卧室与卫生间,每次小儿大便后及时消毒马桶,避免细菌滋生,早晚打开窗户通风并保持空气流通,避免腹泻后产生的气味影响室内空气新鲜度。及时更换小儿的内裤,尤其是有尿渍或大便沾染的情况发生时,需快速更换内裤,首选柔软棉质的布料,避免其他材质布料导致小儿皮肤摩擦。
二、腹泻分类的营养支持与食疗
1.不同类型腹泻的营养支持。腹泻发生的原因较多,根据病因可分为糖源性、慢性/迁徙性、过敏性与重症腹泻几种类型,不同类型的腹泻患儿,营养支持策略也有差异。
①若患儿存在乳糖不耐受情况,易发生糖源性腹泻,双糖饮食是这类腹泻患儿的常用营养支持方式,可食用免乳糖配方奶。
②当内镜检查发现宝宝存在吸收不良、肠黏膜损伤等情况,可判定为慢性/迁徙性腹泻,此时需要给予宝宝肠内营养支持,全面补充身体营养物质。
③小儿喝完牛奶发生呕吐、腹泻症状,可判断为过敏性腹泻,针对这类患儿可给予“脱敏喂养法”,不给宝宝喂食过敏性食物,目前深度水解蛋白奶粉尚未出现临床过敏反应,因此推荐使用本品补充宝宝的体力。
④宝宝腹泻的同时伴随低蛋白血症、重度营养不良等情况,判断为重症腹泻,需给予宝宝全肠外营养支持。
2.小儿腹泻该怎么吃?腹泻后父母必须保证宝宝的科学饮食,掌握正确的饮食方法,对缓解与预防后续腹泻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学好以下食疗方法,宝宝腹泻能好得更快哦!
①止泻健脾食疗:原材料为苹果与山楂片,按照1个苹果与3-5个山楂(根据宝宝对山楂的喜爱度投放)的量进行配比,苹果去核后切片,山楂分为两半,加入清水采用“大火+小火”的炖煮方式,大火5分钟,小火10分钟,趁热饮用。
②调理肠胃食疗:原材料为山药与小米,先下小米熬煮至开花,将切好片的山药放入继续熬煮,换成小火煮40分钟,待山药小米粥软烂后饮用。调理肠胃还可用南瓜小米粥,熬煮方式同山药小米粥。
③补钙、增强体质的食疗:原材料为香菇与虾滑、胚芽米,米洗净后熬煮至开花放入虾仁、香菇,持续用小火熬煮40min,待香菇虾滑粥软烂后食用。
④补水止泻食疗:米粉研磨成粉,将其炒制为焦黄色,在米粉中加入适量白砂糖、清水,上锅煮沸至稀糊状后饮用。
⑤止泻、清除细菌病毒的食疗方法:原材料为胡萝卜,放入清水中煮烂并捣碎,过滤掉胡萝卜渣取汁液,在汁液中加入小米和清水进行熬煮,直至熬煮至软烂状态即可食用。
当宝宝发生腹泻后需积极进行干预,家长可以通过食疗、营养支持、注意卫生、补液等方法帮助宝宝缓解腹泻症状,若上述处理措施仍无法遏制腹泻情况,家长应当及时就医,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