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正确服药,有助健康
2023-09-21 10:28:35
作者:李佳璠
作者单位:桂林市第三人民医院

无论是看病就医还是自行药店购药,我们都面临着一个如何正确服用药物的问题。为了让药物在体内更大更好地发挥作用,每种药物都明确规定了不同的用药次数或间隔时间。选择合适的时间服用药物,不仅能有效地保障药物治疗效果,还可以降低药物的副作用。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正确的服用药物呢?药品说明书中的各种服药方式,我们又该如何理解呢?且听下回分解:

一、餐前

指吃饭前15~60分钟服药。大多是服一些对胃刺激性不大,又需要在消化道局部和全身发挥作用的药物,因尚未进食,药物可充分地作用于胃黏膜,利于迅速吸收发挥作用。

1.消化系统类药物大多在餐前服用。①促胃肠动力药:饭前15-30分钟服用,服药半小时后血药浓度达到高峰,利于促进胃蠕动和食物向下排空,帮助消化,达到最佳疗效。如多潘立酮。②质子泵抑制剂:由于质子泵抑制剂对抑制餐后食物刺激引起的壁细胞泌酸最有效,壁细胞中的H-K-ATP酶数量在长时间禁食后最多,因此质子泵抑制剂宜在早餐前半小时服用。如奥美拉唑。③胃黏膜保护剂:饭前服用使药物充分作用于胃壁,在酸性条件下与胃粘膜表面的粘蛋白络合形成一层保护膜,如硫糖铝。

2.糖尿病患者进餐后血糖值更高,达到峰值,为了控制餐后高血糖,有些降糖药也需在餐前半小时服用,如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格列齐特、应餐前30分钟服用,使作用最强时间与进食后血糖升高水平时间相一致,从而起到有效的降糖作用。而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如瑞格列奈等因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暂,餐前半小时服用可能引起低血糖,故应在饭前15分钟服用或进餐前即服。

二、餐中

餐中指与食物同服,在吃饭过程中吃药。餐中服用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吸收,充分发挥药效,也有部分是为了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①与食物同服能更好地发挥药效,如阿卡波糖。②与食物同服可增加药物生物利用度如伊曲康唑等,进食引起胃酸分泌,酸性环境有利于其吸收。③与食物同服可使个别患者特别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减轻。如美洛昔康。

三、餐后

指餐后15~30分钟后吃药。①刺激性药物:对胃肠道粘膜有刺激、有损伤、易引起胃肠道反应的药物如阿司匹林。②中和胃酸的药物:因进食可引起胃酸分泌增多,亦需餐后服用,如铝碳酸镁。③使药物生物利用度增加的药物如普萘洛尔等。

四、空腹

指在餐前1-2小时或餐后2小时左右。①有些药物因为食物可显著减少其吸收,空腹服用有利于吸收,比如降压药卡托普利片。②食物使免疫抑制剂吗替麦考酚酯片的达峰浓度降低40%,故也需在空腹服用。③有的药物例空腹服用有利于发挥作用,如驱虫药。④肠溶片类药物在胃液中不崩解只有到肠道才能被吸收,所以必须空腹服用。⑤此外,作用快的泻药、部分抗结核药、滋补类药物等也需空腹。

五、睡前

指睡前15~30分钟服药。对于一些受昼夜节律影响的药物,应按照其节律规定用药时间。部分平喘药、血脂调节药、催眠药、抗过敏药等,晚间睡前服用效果较佳。

六、晨服

指早上早晨起床后服药,一般指空腹。如糖皮质激素(早上7-8点服用),降压药(若为一日一次,宜早上7点服药;若为一日两次,宜早上7点,下午4点服药),抗抑郁药若每天服用一次,宜在早晨服用,治疗小儿抗结核药物利福平、异烟肼亦应在早晨服用以产生很好的杀菌效果。

七、服药间隔

①每日一次。每日的同一时间服用一次,比如每日清晨或晚上。但某些药物要在特定的时间服用。如地塞米松或强的松,应在早晨的餐后服用,可增加疗效和减少副作用。②每日二次。一般每日早餐、晚餐时段各一次,相隔约12小时。③每日三次。每日早、午、晚各1次,相隔约8小时。但为了保证睡眠,一般建议病人睡眠以外分3段均衡给药间隔。常建议早中晚餐前或餐后服药。④每8小时服药一次。严格按照说明书执行⑤每日4次。相隔约6小时服一次,如7点,13点,18点,睡前。⑥一日多次。尽量在24小时内均分,并且与作息时间相协调。⑦隔日一次。是间隔一天固定时间服用。⑧一周一次。通常是指每周固定一日固定时间服用。⑨一周两次。通常是指每周固定两日固定时间服用,如利福喷丁周二,五各顿服一次。⑩必要时。指疼痛或突发状况时立刻服用,如退烧药。⑪其他。a.有相互作用的药物合用时应注意间隔时间b.中西药联用一般来说,间隔时间应大于半小时以上。c.无特殊说明,以饭后半小时服药为宜。

总之,正确理解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服用时间,正确服用药物,将有助于患者更快地恢复健康!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家庭生活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家庭生活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家庭生活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家庭生活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家庭生活报”或带有家庭生活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