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这类疾病在中老年群体中发病率较高,主要是由于血压突然性升高的,导致患者的脑内微血管发生破裂,从而引起脑出血。脑出血轻则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重则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那么脑出血患者的家庭护理措施你知道多少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关于脑出血你了解多少?
1、脑出血的定义。脑出血指的是原发性非外伤性的脑实质出血,成为自发性脑出血,其占据急性脑血管疾病的20%左右,出血的位置为大脑半球,只有少部分患者的出血位置在脑干或者小脑。
2、脑出血的类型。根据出血病因可以将其分为原发性脑出血和继发性脑出血,原发性脑出血指的是高血压性出血,少数患者为脑淀粉样变性及不明原因的脑出血;继发性脑出血指的是例如血管畸形、动脉瘤、凝血功能障碍、血管炎、妊娠等。根据出血部位分型,可以分为基底节区出血、丘脑出血、脑叶出血、脑干出血、小脑出血、脑室出血等类型。
3、脑出血的病因。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大部分脑出血患者都伴随有高血压,常见病因是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其他病因包括脑动静脉血管畸形、动脉瘤、梗死后出血、烟雾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超重或者肥胖、长期抽烟酗酒等。
脑出血家庭护理措施重点
1、注重休息。对于脑出血患者应坚持卧床休息,卧床休息时间在两周左右,卧床休息应该采用仰卧位或者侧卧位,将头部抬高15°至30°,下肢关节略微弯曲,在受力部位加垫软枕,上肢前臂呈半弯曲的状态。这种体位有助于促进静脉回流,促使颅内压下降。
2、康复锻炼。患者在进行康复锻炼时,家属应该站在患者的一侧,并且协助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对于下肢锻炼,家属可以一手握住患肢的踝关节,另一手握住膝关节略下方,使髋膝关节伸、屈、内外旋转、内收外展。家属一手握住患肢的足弓部,另一手做各趾的活动。下肢康复锻炼的目的是促进血液流通,预防水肿。
3、精神鼓励。由于疾病的折磨,很多患者都会出现焦虑、沮丧、紧张、畏惧、失望、烦躁等情绪,因此家属应该给予患者精神上的安慰,多体贴关心患者,鼓励患者积极交流,引导患者排除消极情绪,促使其能够建立疾病恢复的信心。
4、协助生活。脑出血患者在恢复期间,自己难以完成日常生活中的部分活动,因此家属应该协助患者完成一些基本的任务,例如穿衣、洗澡、吃饭等,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保障患者的安全,避免患者发生摔倒等事故,从而加重病情。
5、翻身按摩。脑出血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在这期间患者很容易由于活动不便导致产生褥疮,对于这种情况,家属应该定期对患者进行翻身、拍背、按摩,帮助患者活动筋骨,并且促进血液流通,可以每日定时帮助患者翻身拍背4~6次,每次拍背10分钟左右。
6、定期清洁。由于部分患者瘫痪在床,所以很容易造成褥疮等,久而久之倘若不及时清洁,将会导致疮口感染、糜烂,因此,应该定期给患者清洁床单被罩、换洗衣物,保持居住环境的干净、通风。对于有疮口的患者应该加强疮口消毒、杀菌,避免进一步恶化。
7、饮食护理。应该加强患者的饮食管理,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并且限制钠和钾的摄入。应该坚持规律进食、少食多餐的原则,并且饮食以清淡、低盐、低脂为主,同时应该做到戒烟戒酒。
8、用药护理。遵医嘱使用甘露醇注射液静脉滴注脱水时,要快速输入。严格遵医嘱服用降压药,不可骤停和自行更换,也不宜同时服用多种降压药。家属应该熟知患者所使用药物的作用与用法,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就医。
9、确保安全。在家庭环境中,安全保障是非常重要的。家人和护理人员需要确保病人的居住环境不会对其造成伤害。例如,家中需要安装扶手和防滑垫,以确保病人行动安全。对于烦躁不安的病人,床旁要始终有人看护,必要时使用约束带给于约束。
10、定期检查。脑出血患者需要定期检查,以确保其康复情况和身体状况。家人和护理人员帮助病人进行医疗检查,并及时报告医生任何异常情况。
脑出血患者尽早开始家庭护理不仅能够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还能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应该加强患者的家庭护理,给予患者全面科学的照料,促进病情早日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