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是一年体检的高峰期,可以称为体检季,检查报告一拿到手,有人欢喜有人忧。李娟34岁了,有个活泼可爱的女儿,平时自己感觉身体挺健康的,今年体检却突然发现甲状腺有一个0.8厘米×0.4厘米的小结节。李娟马上就慌了:“我是不是得甲状腺癌了啊?女儿还那么小可怎么办啊?”甲状腺结节很常见,特别是在中年女性中更多见。随着检查器械技术的不断提高,当B超分辨率达到1mm时,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不断攀升。患了甲状腺结节到底要不要紧呢?甲状腺结节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85-95%是良性结节;在甲状腺恶性结节中,90%以上又都是低度恶性的。甲状腺结节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多发结节比单发结节的发病率高,但单发结节中甲状腺癌的发生率较高。
发生甲状腺结节的原因
病因复杂,目前认为与接触放射线、自身免疫、遗传、内分泌、情绪和压力、缺碘、过多摄入碘等因素有关。
甲状腺结节的判断,B超好还是CT、磁共振好?
甲状腺的影像学检查中,就是B超最准。CT、磁共振(MRI)都比不上。除非要看周围组织的详细情况,可以再做磁共振。
甲状腺B超结果怎么看?
B超看3点:边界、钙化、血流。
①“边界欠清”:良性结节一般边界清楚,恶性的因为有对周围组织的侵袭,边界可以不清晰。但是,良性的炎性病灶因为有渗出,边界也是不清楚的。②“点状强回声”:可见于两种情况:一种是胶质,这是良性的标志。一种是钙化,恶性一般都有钙化,并且多为微小钙化;但有钙化不一定都是恶性的,需要专业人士鉴别。③“血流丰富”:恶性的多显示血流丰富,且以内部血流为主。但仅有血流丰富并不能诊断恶性的结节,往往炎性结节也可以有,此种情况则需要密切的随访。
以上这3点,如果一个也没有,良性可能性很大;有1-2点的,需要去医院找普通外科(或基本外科)的治疗甲状腺疾患的医生进一步确认,并按照医生的建议复查或定期观察。三点都有的,恶性可能性大,您需要立即去医院进行就诊了。
鉴别良恶性结节,除了上面三点之外,还可以看:是否与周围组织有粘连,有无淋巴结转移,短期内是否迅速增大,生长方式(纵向生长的恶性结节可能性偏大),结节大小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B超检查医生的经验以及机器的分辨率可能对B超结果的判断产生很大的影响,而B超结果对判断结节性质又是特别重要的参考,所以建议需要明确鉴别结节性质的可以去大医院找有经验的B超医生做检查。要想准确确定甲状腺结节的性质,还需要进行其他检查。如查血检查甲状腺功能、TRAb(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G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PO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以及甲状腺吸碘率测定与甲状腺功能显像,用于确定甲状腺结节的功能情况。而最终确定结节的良恶性,需要细针穿刺活检(FNA)进行病理检查(俗称穿刺)。
良性结节怎么办?
甲状腺的位置在气管两旁,因此良性结节如果没有压迫症状,没必要苛求良性结节的消失,最重要的是定期复查B超及甲状腺功能,一年复查一次。有明显增大的可考虑手术治疗。由于每次B超探头切面的不同,结果报告上描述的结节大小有几毫米的偏差是正常的。目前并无药物可以消除甲状腺。因此,良性结节只要不明显增大,不痛不痒,不影响甲状腺功能根本无需太在意。
如果出现甲状腺结节,日常饮食要注意,尽量少吃一些富含碘元素的食物,如海带、贝类海产品,少吃甘蓝,尽量吃一些清淡的食物,避免吃一些刺激性的食物。不要生闷气。甲状腺结节甚至甲状腺癌的发生和压力以及经常生气有很大的关系,因为生气会破坏自身的免疫系统,是免疫系统的调节出现问题,从而导致甲状腺功能的异常,最后出现结节等,癌变的可能性也会变大。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这可能和女性的雌性激素有关,尤其是30到45岁之间的女性,更容易出现甲状腺结节。所以想要预防甲状腺结节的恶变,不能乱补雌性激素。这次李娟在体检中通过超声检查发现的小于1厘米的甲状腺结节。医生评估后认为其为良性可能性大,但仍建议密切观察。李娟回家后,保持了健康的生活方式,每半年进行一次甲状腺功能和超声检查。一年后,结节大小没有变化,医生认为其恶性可能性极低,但仍需继续观察。李娟一直保持着积极的心态,认真遵循医生的建议。
总的来说,甲状腺结节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它一无所知和忽视。通过了解甲状腺结节的相关知识,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降低甲状腺疾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