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中医抗癌”的秘密, 肺癌患者一定要看!
2023-09-12 21:45:00
作者:伍瑞娟
作者单位:钦州市中医医院

在肺癌治疗的过程中,西医将肺癌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腺癌、小细胞肺癌等不同的类型,不同的类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不过通常离不开外科手术、放疗、化疗以及靶向治疗等。那么中医如何抗癌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

肺癌

中医并没有肺癌这一说法,肺癌属中医“肺积”、“咳嗽”、“咯血”、“胸痛”等范畴。从中医来看,肺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肺脾气虚证:久咳痰稀,胸闷气短,神疲乏力,腹胀纳呆,浮肿便溏。舌质淡苔薄、边有齿痕。2.肺阴虚证:咳嗽气短,干咳痰少,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干口渴。舌赤少苔,或舌体瘦小、苔薄。3.气滞血瘀证:咳嗽气短而不爽,气促胸闷,心胸刺痛或胀痛,痞块疼痛拒按,唇暗。舌紫暗或有瘀血斑、苔薄。4.痰热阻肺证:痰多咳重,痰黄黏稠,气憋胸闷,发热。舌质红,苔黄腻或黄。5.气阴两虚证:咳嗽有痰或无痰,神疲乏力,汗出气短,午后潮热,手足心热,时有心悸。舌质红苔薄,或舌质胖有齿痕。

肺癌的治疗

中医治疗肺癌的方式,一方面可以采用辩证治疗的方式来治疗,根据不同的类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另一方面也可以采用中药方来治疗,例如清毒利肺汤、扶肺煎和加味生脉汤等,都可以起到治疗肺癌的作用。

1.辩证治疗。①肺脾气虚证:肺脾气虚型肺癌是由于肺脏、脾脏虚弱所致,以补脾、益肺为治疗原则,服用兼具这些补脾益肺作用中药,改善肺脾两虚之症,补充肺气,减缓疾病发展。②肺阴虚证:如果患者属于肺阴虚证,在治疗的时候,主要以滋阴润肺为主,代表方可以选择麦味地黄丸来加减。③气滞血瘀证:气滞血瘀症肺癌治疗以行气活血、解毒化瘀为原则。在治疗的时候,需要使用化瘀散结和温阳行气的药物,同时还要加用活血化瘀的药物。④痰热阻肺证:如果患者属于痰热阻肺证,在治疗的时候,一般可以选用千金苇茎汤或者合二神汤来加减。⑤气阴两虚证:气阴两虚症肺癌以益气养阴为原则,在治疗的时候,可以选用沙参麦门汤来加减,还有一些可以用止咳化痰、益气扶正的中成药。

2.中医药方治疗。①清毒利肺汤。如果患者属于阴虚毒热,也可以服用清毒利肺汤,该药方主要由川贝、南沙参、北沙参、夏枯草、前胡、地骨皮等中药材组成,将这些药材加水煎服后,可以起到清热化痰和解毒化瘀的效果,可以很好地治疗肺癌。②扶肺煎。扶肺煎主要由参三七、炙黄芪、百合、莪术、南沙参、麦冬以及楮实子等药材组成,将这些药材加水后煎服,煮好的药液需要分两次服用。肺癌患者长期服用,可以起到益气养阴的效果。③加味生脉汤。加味生脉汤主要由川贝、熟地、党参、麦冬、沙参、五味子等药材组成,具有清热化痰和益气养阴的效果。需要将这些中药材加水后煎服。值得注意的是,在服用药液的时候不可以加入生水。④百合固金汤。百合固金汤主要有熟地、生地、归身、白芍、甘草、桔梗、玄参、贝母、麦冬、百合等药材组成,将这些药材加水后煎服,可以用三碗水煎成一碗水,这样有利于药物浓缩,适合患者饮用。患者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此类药物可以起到养阴清热、化痰止咳的作用。能够帮助患者缓解胸闷气短、身乏无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3.其他。①对于不能服用中药的患者,也可以采用外治的方式来进行治疗,例如穴位贴敷等,缓解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如恶心、厌食以及疼痛等。②如果患者出现了厌食、恶心以及疼痛等症状,也可以采用针灸或艾灸的方式来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在中医治疗期间,肺癌患者的饮食也需要注意。一方面,肺癌患者要避免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以及过于辛辣刺激的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呼吸道,使患者出现咳嗽等症状。因此,肺癌患者的饮食尽量以清淡为主,可以适当多吃一些清淡爽口的食物或酸性食物,有开胃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适当多吃些红肉,例如猪肉、牛肉等,也可以多吃一些深色蔬菜,例如菠菜、油菜等,补充铁、叶酸以及维生素等造血原料。对于气血两亏的患者,可以适当多吃一些补气生血的食物,例如动物肝脏、肉类蛋白等,同时也可以多吃一些五黑食物,例如黑芝麻、黑米、黑豆以及黑木耳等,有助于气血的提高。根据个人情况的不同,肺癌的中医治疗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建议患者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如果患者的情况较为严重,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接受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家庭生活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家庭生活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家庭生活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家庭生活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家庭生活报”或带有家庭生活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