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脑卒中病人该如何护理?这5点很关键
2023-09-12 21:47:17
作者:黄华英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人医院

不少老年群体容易因病理性问题突发脑卒中。致使其生活质量及家庭经济均受到巨大影响。多数家庭不便为脑卒中患者聘请专业护理人员,无奈之下只得亲自照顾。但毕竟大多家属并没接受过正规的护理培训,对于脑卒中护理事项的诸多须知都略迷茫,更不知该如何处理。不过从今天起,你将不必再担心,我会用有限的篇幅告诉你,脑卒中患者5点护理事项,希望能为你提供帮助。

脑卒中的病因

其实脑卒中的病因相当复杂多样。临床上可将其分为“缺血性脑卒中”以及“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是因患者颅内外动脉出现狭窄及闭塞、脑动脉栓塞、血液学因素、血流动力学因素、感染、红斑狼疮、炎症、风湿性关节炎、结节性大动脉炎等诸多因素引起;而出血性脑卒中则多是有脑动脉畸形、动脉瘤、外伤等因素引起。该病的发病因素同样较为多样,比如心房颤动、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超重肥胖、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体力活动不足、短缺性脑缺血发作、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以及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等,均可导致脑卒中发病。

脑卒中的症状

缺血性脑卒中的急性患者,通常在发病前可能会出现短暂的肢体无力表现;亦有可能无明显症状表现的前提下突然发病,同时伴随一系列发病后的症状显现,比如单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单侧肢体无力或麻木、视线模糊、语言含糊不清、恶心呕吐等。出血性脑卒中的症状则多为突发性质,且通常会在患者活动是起病。较为典型的症状表现有:恶心、呕吐、头痛、程度不定的肢体瘫痪及意识模糊等。

脑卒中的5大护理要点

1.语言功能训练。因脑卒中后,多数患者会出现程度不一的语言弱化表现,甚至无法正常通过语言沟通的方式进行交流。长期下来,患者会因与人交流不畅,出现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患者治疗疾病的积极性,还会使家庭陷入不睦,从而直接影响到预后效果。因此,针对无法说话的患者,家属应优先引导患者发音,并为患者反复示范,给予相当的耐心指导。辅助其从日常简单的音节、单字,再到后续的短词、短语、短句,甚至发展为可以说出一些较长的句子。如此坚持下来,即可有助于患者的语言能力得到提升。而对于部分语言理解困难的患者,家属应尽可能对其进行语言刺激训练,让患者按照图片内容进行语言描述;亦或是根据图上物品的名称,鼓励患者选择相对应的图片,以加强患者对词义的理解能力。长此以往,即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语言理解能力。只要做好这两种基础语言训练,亦能同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侧面帮助疾病尽早康复。

2.肢体功能锻炼。针对部分半身不遂或偏瘫的患者,应适当加强其肢体的活动频率及活动力度。可在日常多鼓励患者应用健侧肢体,辅助患侧肢体进行自主活动,从而有效防止患侧肢体的肌肉群出现萎缩表现或严重的关节强直问题;平时,家属还可定期带患者前往医院进行系统性的肢体康复训练,用以抑制患肢的萎缩程度,提升肢体肌肉的基础质量。

3.饮食规范护理。除了上述功能性的护理措施以外,家属还应合理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日常伙食。平时可多进食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粗纤维食品以及健康的豆类制品。同时还应保证食物的营养及食物质地,避免喂食过于坚硬及难以消化的食品,建议可优先选择半流质食物进行补喂;除此之外,患者所食食物应避免过于辛辣甜腻,盐分和油量也应把控在合理的范围内,如此用以辅助患者日常的排便顺畅,避免因大便不规律引起一定程度的便秘情况。

4.患者卧床护理。家属除了要保证患者居室中的干净整洁及空气流通,还应定时为卧床患者翻身,适时变换体位,并在患者的骶尾部、股骨大转子处、坐骨结节处、肩胛部等骨骼凸出位置,适当用软枕垫起,以免出现褥疮。在为患者翻身时,应注意动作轻柔,过程中避免出现拖、拉、拽等动作,以免伤及患者骨骼。

5.心理健康护理。脑卒中患者通常会因较长的治疗周期以及病理原因所导致的诸多不便,从而产生自卑、绝望、痛苦、自责、恼羞成怒,甚至厌世等负面情绪。因此,家属应积极疏导患者的心理压力,帮助其培养力所能及的兴趣爱好,时常与患者聊天谈心,助其更快的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如此同样有助于身体早日康复。

以上就是本篇科普的全部内容。希望大家在护理脑卒中患者时,尽可能拿出100%的耐心,用心呵护患者脆弱的身心,辅助其全力对抗病魔,为患者寻一份生活的光明。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家庭生活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家庭生活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家庭生活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家庭生活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家庭生活报”或带有家庭生活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