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RE),又称为糜烂性食管炎(EE),属于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一种临床类型。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和并发症的一种疾病。在临床上又被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反流性食管炎和Barrett食管(BE)三种类型。
反流性食管炎的病因
目前的研究认为,之所以能发生反流性食管炎,主要源于三个方面的原因:下食管括约肌的功能障碍造成胃或者十二指肠的内容物(胃酸、胆汁、食物等)反流到食管;食管体部的蠕动或者运动功能的障碍,导致这些内容物过长时间的停留在食管里,不能清除回到胃内;胃的运动功能障碍,胃排空延迟,或者是胃内压力过高,容易引起内容物反流到食管。这些内容物会反复地刺激食管的黏膜,造成黏膜的损伤,或者导致反流的相关症状。
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表现
我们知道,胃食管反流病的典型症状就是反酸、烧心,也可以出现胸骨后疼痛、吞咽痛、吞咽困难、上腹痛、嗳气等症状。反流性食管炎虽然也属于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却并不按规律出牌——食管炎的严重程度与反流症状无相关性。严重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临床表现并不一定很严重。有的患者表现有胃食管反流的典型症状,但有的患者可无任何反流症状,仅有上腹疼痛、不适等消化不良的表现。由于反流性食管炎可出现消化道出血、食管溃疡和狭窄等并发症,因此严重的患者可出现食管黏膜糜烂而致出血,多为慢性少量出血,长期或大量出血均可导致缺铁性贫血。在疾病后期,由于食管瘢痕形成狭窄,烧灼感和烧灼痛逐渐减轻,但会出现永久性咽下困难,进食固体食物时可引起堵塞感或
疼痛。
检查和诊断
要说诊断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检查手段,一定非上消化道内镜(我们一般叫它“胃镜”)检查莫属。上消化道内镜检查能直观的看到食管黏膜是否存在损伤,有助于区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到底是反流性食管炎还是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结合病理活检还可帮助确定是否有巴雷特食管(BE)。还可帮助确定有无其他合并症和并发症,如食管裂孔疝、食管炎性狭窄以及食管癌。内镜下还能观察到有无反流性食管炎的继发病因,如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幽门梗阻等。也可以排除其他与反流性食管炎症状相似的疾病,如嗜酸性食管炎等。
值得注意的是,内镜下所见的食管炎不一定都是由反流所引起的,尤其是非远端的食管炎,可能还有其他病因,如药物、异物、霉菌感染、腐蚀剂等等。因此,有时需其他检查手段配合进行诊断,如上消化道钡餐、食管测压、24小时食管阻抗-pH监测等。
饮食指导和注意事项
少吃或忌食高脂肪的饮食:脂肪能够刺激胆囊收缩素的分泌,引起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降低,促使胃食管反流,同时使胃、十二指肠压力差颠倒,造成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
适当增加加蛋白质摄入:食物蛋白质可刺激胃酸分泌,刺激胃泌素的分泌,胃泌素可使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增加,抑制胃食管反流。饮食应细软、易消化,少刺激性食品:尽量少吃如咖喱、胡椒粉、薄荷、辣椒、洋葱、大蒜等刺激性调料的食物,这些食物会引起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降低。浓茶、鲜柠檬汁、鲜桔汁等酸性饮料也可加重胃部灼热感,而且,对食管黏膜上皮有一定的损伤作用。忌酒戒烟: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中的乙醇均是一种刺激因素,使食管下段括约肌松弛,可诱发或加重胃食管反流。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避免餐后平卧和弯腰,晚间不要吃得过多,尤其在睡前3小时内不要进食,以减少夜间胃酸的分泌。肥胖者应减轻体重:过度肥胖者腹腔压力增高,可促进胃液反流,特别是平卧位尤甚,故应积极减轻体重以改善反流症状。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生气和情绪不佳是万病之源,现代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当诸多繁杂的事情向你袭来时,我们能做到的是要端正心态,放松心情,遇到不开心的事情要冷静,控制自己的情绪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