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高尿酸是如何一步一步演变成痛风性肾病的
2023-09-12 22:11:21
作者:梁凯勇
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梧州市工人医院)

尿酸是人体嘌呤代谢的产物。正常人体尿液中产物主要为尿素,含少量尿酸。尿酸的合成与代谢主要与人体内一种叫做黄嘌呤氧化酶的物质有关。当这种酶的功能出现异常,导致尿酸产生过多,或肾脏对尿酸的排泄减少,都可能导致血液中尿酸水平升高,引发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血症与肾脏的关系

高尿酸血症与肾脏有着密切的关系。尿酸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的产物,大部分尿酸通过肾脏排泄出体外。因此,高尿酸血症可能对肾脏造成负面影响。具体来说,高尿酸血症可能导致肾脏损伤,包括急性尿酸性肾病、慢性尿酸性肾病和泌尿系统尿酸性结石。急性尿酸性肾病通常由短时间内尿酸产生过多、肾功能不全等原因引起,表现为短时间内血尿酸水平急剧升高,导致肾脏功能受损。慢性尿酸性肾病则是由长期高尿酸血症引起,表现为早期出现蛋白尿和镜下血尿,逐渐出现夜尿增多、尿比重下降等症状,最终可能导致慢性肾衰竭。此外,高尿酸血症还可能诱发泌尿系统尿酸性结石,表现为肾绞痛、血尿、尿路感染等症状。

痛风性肾病

痛风性肾病是由高尿酸血症引起的肾脏病变。其主要病理特征为肾间质、肾小管等部位的纤维化、萎缩、钙化等病变。在临床上,痛风性肾病主要表现为肾功能减退、蛋白尿、血尿等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可逐步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甚至尿毒症。

痛风性肾病的发生与发展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高尿酸血症:长期的高尿酸水平可导致尿酸在肾脏中沉积,引发肾脏病变。2.肾脏疾病:其他肾脏疾病,如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等,也会导致肾脏功能受损,加剧痛风性肾病的进展。3.饮食因素:摄入过多的高嘌呤食物可导致体内尿酸水平升高,增加肾脏负担。4.药物因素:部分较强肾毒性药物,可加重痛风性肾病的病情。5.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可加重病情。

痛风性肾病的诊断与治疗

痛风性肾病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患者通常有长期高尿酸血症病史,以及肾脏损害的临床表现,如夜尿增多、蛋白尿、血尿、白细胞尿或管型尿等。肾功能检查(如血肌酐、尿素氮等)、尿常规检查(如蛋白尿、血尿等)、超声检查等均可辅助诊断痛风性肾病。对于疑似痛风性肾病的患者,最终诊断还需要依赖肾穿刺活检。

在治疗方面,痛风性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控制高尿酸血症:控制饮食,避免摄入过多高嘌呤食物;遵医嘱使用控制尿酸药物,如别嘌醇、苯溴马隆等。2.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对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的痛风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3.减轻肾脏负担: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适当限制蛋白质摄入量,减轻肾脏负担;同时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4.对症治疗:针对患者出现的各种症状,如关节疼痛、尿路感染等,进行对症治疗。5.透析治疗: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可采用透析治疗,以减轻肾脏负担、改善生活质量。

痛风性肾病的预防与管理

痛风性肾病的预防与管理对于减轻患者症状、延缓病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措施可以帮助预防和管理痛风性肾病:

1.定期检查:痛风患者应定期检查肾功能、尿常规等,及时发现异常,及早干预。2.合理饮食:均衡饮食,避免高嘌呤食物,减少盐的摄入,减轻肾脏负担。3.适当运动:增加运动量,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降低尿酸水平。4.保持良好作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习惯。5.控制其他慢性疾病: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减少对肾脏的损害。6.遵医嘱用药:遵医嘱使用药物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性肾病。

注意身体信号:密切关注身体状况,发现尿量减少、尿液颜色改变、水肿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预防和减缓痛风性肾病的发生与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家庭生活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家庭生活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家庭生活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家庭生活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家庭生活报”或带有家庭生活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