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溶血对常见检验项目的影响
2023-09-12 22:12:33
作者:梁舒静
作者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血液的组成

血液是流动在人的血管和心脏中的一种红色不透明的粘稠液体。血液由血浆和悬浮于其中的血细胞组成,血浆体积约占55%~60%,血细胞体积约占40%~45%,血细胞分为三类: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什么是溶血

溶血是指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和细胞内成分的过程。溶血情况可以发生在体外,也可以发生在体内。体外溶血是指血液离开人体后红细胞发生破裂导致的溶血,此过程可能发生在样本采集、运送以及保存期间。发生溶血的主要原因有:①穿刺前消毒乙醇未干;②穿刺部位不准确,造成淤血;③注射器漏气,产生气泡;④抽血后未卸下针头,强力注入试管;⑤长时间或用力摇动或拨动血块;⑥抗凝剂和血液比例不合适;⑦注射器或容器内有水分;⑧全血放置时间过长等。体内溶血是红细胞在体内由于药物作用、免疫反应和遗传性疾病等原因发生破碎导致溶血。溶血的程度可以从轻微到严重,取决于破裂的红细胞数量和速度。

溶血对常见检验项目的影响

在医学检验中,溶血可能对检验结果产生重大影响。

1.血常规检验。当溶血发生,血液中红细胞被破坏,进而引发红细胞计数结果假性偏低。另一方面,血小板是体积最小的一类血细胞,红细胞破碎产生的细胞碎片常被仪器误认为血小板,导致血小板计数假性增高。再者,因红细胞碎片的结构及大小的不规则性,会导致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血小板平均体积等相关指标出现不准确结果。

2.生化检验。溶血对生化检验的影响主要因以下几方面引起。(1)细胞内外浓度差:红细胞内、外各种成分有梯度差,有的成分相差数十倍,溶血标本所致的误差可以造成严重的影响。①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红细胞内浓度与血清的比值为40:1,溶血导致大量AST释放入血清中,导致检测结果显著升高。②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红细胞内浓度与血清的比值为6.7:1,溶血使该指标检测结果偏高。③钾(K):红细胞内浓度与血清的比值为23:1,溶血使钾检测偏高。④乳酸脱氢酶(LDH):红细胞内浓度与血清的比值高达160:1,哪怕轻微溶血也会对其检测结果造成严重影响。(2)溶血释放出的成分参与项目检测反应过程。①肌酸激酶(CK):红细胞中含有大量腺苷酸激酶(AK),目前常用的测定CK的酶偶联法反应体系中含有ADP,因溶血导致AK大量释放,其能催化ADP直接转化成ATP,生成的ATP在指示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作用下,可使NADP+生成NADPH,使CK活性假性增高。②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当溶血发生,因CK升高CK-MB亦随之升高,同样因受到AK的影响。③葡萄糖(GLU):临床上常见的葡萄糖测定方法之一为己糖激酶法,溶血致使红细胞内的有机磷酸酯及一些酶类释放,干扰该方法对葡萄糖的测定。(3)光学检测受血红蛋白颜色影响。①铁(Fe):主波长为570nm,与血红蛋白吸收峰540nm接近,易受其干扰。且血红蛋白中含有Fe2+,其会被试剂中的氧化剂氧化为Fe3+,从而对两点比色法检测造成影响。②总蛋白(TP):双缩脲法测定总蛋白的主波长为540nm,与血红蛋白吸收峰相似,当发生溶血,血红蛋白被释放入血清,对总蛋白的检测造成干扰,使其浓度比实际浓度

更高。

3.溶血还会对血液凝血功能检验产生影响。当红细胞发生破裂,将导致血小板第Ⅲ因子相似凝血活性的磷脂的含量在较大程度上提升,从而将会在较大程度上对凝血检验结果造成不良影响。

怎么避免溶血的发生

引起标本溶血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除了药物和疾病引起的体内溶血外,人为的标本处理过程中想要避免标本溶血,需注意以下几点:

1.采样容器:容器应保证良好的清洁度,当容器中有异物或使用未充分干燥的容器时,会导致溶血发生。推荐使用国际标准真空采血管。

2.采血过程:(1)压脉带不可扎过紧过久。(2)消毒后待穿刺部位自然干燥再采血,避免血液接触消毒液导致溶血。(3)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不可穿过血肿部位采血。(4)如使用注射器采血,宜确保针头牢固地安装在注射器上以防抽血时出现泡沫,亦应避免过度用力抽拉针栓导致溶血。采血完毕应取下针头再将血液缓慢注入试管。(5)抽血完毕轻柔颠倒混匀含有添加剂的标本。

3.标本运送过程:需要注意避免暴力运输。

4.标本处理:检验人员离心分离血清时宜采用适宜的离心速度,处理过程中不可用力剥离血块。应避免对不需要离心的标本进行离心。

5.标本保存:检测完毕的样本应按相关规定进行储存,储存过程应避免冷冻及反复冻融。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家庭生活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家庭生活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家庭生活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家庭生活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家庭生活报”或带有家庭生活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