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认识肿瘤的多样性:不同类型的肿瘤及其治疗方法
2023-09-12 22:13:15
作者:梁蕉煤
作者单位:百色市人民医院

随着近年来肿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肿瘤”也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普遍话题。“瘤”有很多种,不同种类的肿瘤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也有不同的预后方法。那么“肿瘤”都有哪些呢,不同肿瘤又该如何治疗呢,接下来请和我一起了解一下吧。

什么是肿瘤

肿瘤表现为一种“自律性”的过度增长,以遗传性方式产生子代细胞形成的新生物,是机体在各种内在和外在致瘤因子的长期作用下,使局部组织细胞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并伴有基因的异常表达。通俗地说,肿瘤是机体内正常细胞在各种刺激作用下,出现异常增生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生物。

肿瘤的分类

根据肿瘤细胞的构造和对人体危害性的大小,可分为两种: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常称为癌)。良性肿瘤生长缓慢,除在要害部位占位有影响外,一般对健康和生命没有危害。恶性肿瘤的生长速度很快,它会跟机体抢夺养分,从而产生有害的代谢产物,从而对人体的正常器官组织结构造成破坏,它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有效的治疗,就会剥夺生命。恶性肿瘤又分癌(起源于上皮组织)和肉瘤(起源于间叶组织),癌发病率占多数,肉瘤仅占10%,但恶性程度高治疗效果差,危害大。

引起肿瘤的因素有哪些

1.遗传因素:某些基因突变或家族遗传病史可能增加患肿瘤的风险。2.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肿瘤的风险逐渐增加,特别是在50岁以后。3.环境因素: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放射线或空气污染物可能增加患肿瘤的风险。4.生活方式因素:吸烟、饮酒、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和长期压力可能增加患肿瘤的风险。5.感染:某些病毒(如乙型肝炎病毒、人乳头状瘤病毒、幽门螺杆菌等)可能增加患肿瘤的风险。6.荷尔蒙水平:荷尔蒙失调,如雌激素水平过高,可能增加某些肿瘤(如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风险。7.免疫系统功能:免疫系统功能受损的人可能更容易患肿瘤。。

良性肿瘤有哪些治疗方法

1.随访观察:这种治疗手段主要适用于生长缓慢、无临床症状且体积较小的一类良性肿瘤。因大部分良性肿瘤本身不会引起生命危害,且部分肿瘤会随着时间自行吸收,因此主要采取定期复查来观察肿瘤变化。2.手术切除:是治疗良性肿瘤的首选方法,特别是针对一些生长快速、体积较大的肿瘤,如脂肪瘤、纤维瘤、血管瘤等。3.放疗和化疗:对于无法进行手术切除或手术后复发的恶性肿瘤,放疗和化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但放疗和化疗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较大,应谨慎使用。4.冷冻疗法:利用液态氮的低温使肿瘤组织坏死,适用于肿瘤较小且生长位置适合的病人。5.激素治疗:对于内分泌腺体功能亢进的良性肿瘤,如甲状腺腺瘤、垂体腺瘤等,激素治疗可以抑制肿瘤生长。6.其他:如放射治疗、介入治疗、消融治疗等。

恶性肿瘤有哪些治疗方法

1.外科手术治疗:切除包括肿瘤在内的周围组织、器官,尽可能地清除肿瘤细胞。2.放射治疗:利用高能射线对肿瘤进行局部照射,杀死肿瘤细胞。3.化学治疗:使用化学药物进行全身治疗,通过静脉注射、口服等方式进入人体,杀死肿瘤细胞。4.免疫治疗:利用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提高身体对肿瘤细胞的识别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5.靶向治疗:利用药物对肿瘤细胞的生长繁殖进行干扰或抑制,达到治疗目的,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定靶点进行治疗。6.介入治疗:通过导管技术将药物直接注入肿瘤组织内,达到局部高药物浓度,杀死肿瘤细胞。7.热疗:为达到治疗目的,用高温作用肿瘤细胞,使肿瘤细胞受损。8.冷冻治疗:利用液态氮的低温使肿瘤组织坏死,适用于肿瘤较小且生长位置适合的病人。9.激素治疗:对于内分泌腺体功能亢进的良性肿瘤,如甲状腺腺瘤、垂体腺瘤等,激素治疗可以抑制肿瘤生长。

如何预防肿瘤

1.饮食健康:保持均衡的饮食,多摄入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不暴饮暴食,尽量避免吃过于油腻、油炸、烧烤等食品。2.作息规律:避免长期熬夜、睡眠充足,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降低肿瘤发生的机率。3.适度运动:坚持适当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可以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4.避免吸烟和二手烟:吸烟是多种肿瘤的主要危险因素,尽量避免吸烟和接触二手烟。5.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早发现肿瘤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6.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尽量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毒品、放射性物质等,以降低肿瘤的发生风险。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家庭生活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家庭生活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家庭生活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家庭生活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家庭生活报”或带有家庭生活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