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糖尿病的常见类型和治疗方法有哪些?
2023-09-28 22:51:51
作者:李书蔓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

糖尿病是一种由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糖尿病的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糖尿病的主要类型有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以及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的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

糖尿病的常见类型

1.Ⅰ型糖尿病

Ⅰ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通常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发病。该类型的糖尿病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受到免疫攻击,导致胰岛素绝对不足。Ⅰ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在所有糖尿病类型中较低。

2.Ⅱ型糖尿病

Ⅱ型糖尿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类型,约占所有糖尿病病例的90%。它通常在成年人中发病,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Ⅱ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相对不足,或机体无法有效利用胰岛素。

3.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间首次发生或发现的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在孕妇中的患病率约为2%~5%。妊娠期糖尿病对母体和胎儿的健康都具有潜在风险。

4.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包括与胰腺疾病、药物或化学物质、感染、遗传综合征等相关的糖尿病。这些类型的糖尿病在临床实践中相对较少见。

糖尿病的治疗方法

1.生活方式干预

生活方式干预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患者可以显著改善血糖水平并降低并发症风险。糖尿病患者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定时定量进餐、适量运动、保持情绪稳定等。

2.药物治疗

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是糖尿病患者常用的治疗药物。口服降糖药物主要包括磺酰脲类、格列奈类、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等。胰岛素治疗根据作用时间的长短,可分为长效、中效、短效、超短效等不同类型。新型降糖药物及治疗方法如GLP-1受体激动剂、SGLT-2抑制剂等也逐渐在临床得到应用。

3.胰岛素泵和连续血糖监测(CGM)

胰岛素泵是一种可编程的胰岛素注射装置,能连续向患者体内输注胰岛素,以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胰岛素泵适用于需要全天候控制血糖水平的患者,尤其是Ⅰ型糖尿病患者。连续血糖监测(CGM)是一种实时监测血糖水平的技术,通过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患者和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血糖波动情况,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4.糖尿病教育

糖尿病教育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向患者传授有关糖尿病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使其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病情。教育内容包括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血糖监测、药物使用、并发症预防等方面。

5.并发症的防治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眼科检查、肾功能检查、神经病变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并治疗并发症。同时,患者还应注意控制血糖水平,避免低血糖反应。对于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昏迷等,应立即就医,采取紧急治疗措施。

特殊人群的糖尿病管理

1.老年人

老年糖尿病患者往往存在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等。因此,老年患者的治疗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药物相互作用、肝肾功能状况等,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此外,老年患者往往需要更加密切的血糖监测和更多的教育支持。

2.儿童和青少年

儿童和青少年是糖尿病的高发人群。对于这一人群,父母和医生应共同努力,提高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和心理支持。此外,针对青春期等特殊生理阶段,医生应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提供必要的心理干预和支持。

3.妊娠期妇女

妊娠期糖尿病对母体和胎儿都具有一定风险。对于这一人群,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和产前检查。同时,妊娠期妇女还应注意控制体重和管理情绪,以降低并发症风险。

4.其他特殊人群

其他特殊人群包括残疾人、慢性疾病患者等。对于这些患者,医生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和管理计划,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社会环境因素。例如,针对糖尿病患者并发肾病的治疗,医生应关注肾功能状况,选择适合患者的降糖药物和治疗方案。

结论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治疗和管理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通过对常见类型的糖尿病进行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同时,随着新型降糖药物和治疗方法的不断涌现,患者有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加强自我管理技能的培养,以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并发症风险。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家庭生活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家庭生活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家庭生活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家庭生活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家庭生活报”或带有家庭生活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