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为什么会“笑尿”?盆底超声告诉您
2023-09-05 23:49:45
作者:汤兴娟
作者单位:防城港市中医医院

网络上我们常常用“笑尿”来形容太好笑了,但是其实现实生活中真的会有许多女性朋友在开怀大笑时会漏尿,除此之外咳嗽、拎重物等情况下也会漏尿,还可能伴随着反复的尿频、尿急、尿痛、慢性便秘、便意不净等问题,让患者的内心饱受煎熬。这是一种病,叫做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指因盆腔支持结构缺陷、退化、损伤及功能障碍造成的一组疾病。盆底超声是诊断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好帮手”,可以帮助我们实现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为了让大家进一步的了解盆底超声,小编将在本篇文章中开展详细科普,快来阅读了解一下吧!

什么是盆底肌?什么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盆底肌,顾名思义就是盆底肌肉,是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与排便、排尿和性生活有莫大的关系。盆底肌就像一个吊床一样,它将我们的膀胱、尿道、阴道、子宫、直肠等盆腔脏器牢牢固定在相应的位置上,确保其发挥正常生理机能。而一旦它的弹性变差,那么盆腔内的脏器位置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就会导致大小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等问题,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有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女性性功能障碍、慢性盆腔疼痛等,诱发该病的原因主要有怀孕、分娩、腹压增加(长期便秘、搬重物、肥胖、慢性咳嗽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患病率随着年龄、产次逐渐上升,且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逐渐衰老、更年期的到来、雌激素水平下降以及盆底组织损伤加重等因素影响,相关症状会越来越重,让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导致生活质量大大降低。

盆底超声检查是怎么回事?

盆底超声检查目前包括盆底二维超声检查、三维超声检查及四维超声检查,为诊断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其具有价格低廉、操作简单、无创、无电离辐射、可重复操作、实时、准确性高等优点,可以清晰观察到盆底的解剖结构及动态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评判盆腔底部结构及盆腔内器官的移位情况,了解其功能水平,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准确依据,如果患者的盆底肌肉只是轻微损伤,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会慢慢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不会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但是如果经过检查发现盆底肌肉损伤比较严重,那么就需要采取盆底康复治疗了!盆底超声检查常用检查体位为膀胱截石位。检查前无需特殊准备,只需要排空大便,提前20分钟排空小便,检查前医生需要和受检者沟通具体检查流程以及应注意事项,帮助患者理解盆底肌收缩动作及Valsalva动作要领,以达到诊断的目的。检查方法是将探头置于会阴部,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配合进行三个动作,即静息(平静呼吸)、缩肛及Valsalva(用力排便)动作,通过观察比较患者静息、缩肛及Valsalva状态下盆腔脏器的位置变化;通过四维立体成像,从而能更直观、更形象的评估盆腔脏器有无脱垂及盆底肌肉的损伤程度。

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盆底超声检查?

通过上文我们知道了盆底超声检查的优点,但是到底什么人需要进行盆底超声检查呢?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详细的讲一讲:

①妊娠及分娩后盆底功能评估。②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或无意识漏尿、粪失禁患者。③反复泌尿系感染、尿急、尿频、夜尿和/或急迫性尿失禁、与膀胱相关联的疼痛的患者。④持续性排尿困难,或具有其他泌尿系症状的患者⑤有梗阻性排便障碍:便意不尽、慢性便秘、阴道和会阴指状突起伴肠道排空异常感的患者。⑥临床检查有阴道前壁和/或阴道后壁膨出及子宫脱垂的患者。⑦各类脏器脱垂和/或尿失禁手术前盆底结构及功能评估。⑧各类脏器脱垂和/或尿失禁手术后的检查及手术疗效评估(阴道前壁修补术,吊带及补片等手术前后)。⑨盆底协调功能异常的患者。

实际上,任何怀疑或具有盆底异常的患者以及具有与其发病相关高发因素的患者,均可进行盆底超声检查。即使没有盆底功能障碍相关疾病,有时通过盆底超声检查还可发现常规妇科超声发现不了的其他疾病如:膀胱阴道间隔、阴道直肠间隔及膀胱壁的肿瘤性病变。

产后42天至1年是盆底肌修复的最佳时期,所以各位女性朋友们,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我建议在产后尽早进行盆底超声检查,来评估盆底功能,以便于有问题及时进行康复训练,促进机体的恢复。

随着女性健康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女性朋友选择在产后进行盆底超声检查,这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也有无数的女性通过盆底超声检查实现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摆脱了那些让人尴尬的事情!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家庭生活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家庭生活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家庭生活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家庭生活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家庭生活报”或带有家庭生活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