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小蛋蛋疼痛难忍,需警惕睾丸扭转!
2023-09-05 23:51:10
作者:梁毅文
作者单位:贵港市人民医院

有的男孩步入青春期之后,会出现小蛋蛋疼痛难忍的症状,一旦出现这种症状,千万不要麻痹大意,需警惕睾丸扭转!一旦怀疑小蛋蛋疼痛难忍是睾丸扭转导致的,要赶紧去医院就诊,做睾丸超声检查。否则,一旦延误睾丸扭转的治疗,极易造成睾丸坏死,降低男性未来的生育力。

1、睾丸扭转的病因

睾丸扭转属于泌尿外科急性病症。睾丸扭转实际是精索出现扭转,是睾丸沿着中轴出现顺时针旋转或者逆时针旋转之后,睾丸出现的缺血性病变。打个比方,睾丸好比是“西瓜”,精索则好比是“瓜藤”,“西瓜”需要“瓜藤”供应养分,一旦“瓜藤”发生扭转,“西瓜”就会丧失养分供给,进而坏死。

任何年龄的男性均可能发生睾丸扭转,不过,步入青春期的年龄在12到18岁范围内的男孩更为多见。睾丸扭转通常与青春期男性精索结构缺乏良好发育有关。睾丸扭转多发生于夜间,剧烈活动是诱发睾丸扭转的重要原因。睾丸活动度过大、引带过长、引带缺如等因素均可能引发睾丸扭转。在寒冷季节,昼夜温差较大、阴囊外伤也可能诱发睾丸扭转。治疗睾丸扭转的最佳方法是实施手术,一种是手术复位,一种是手法复位。

2、睾丸扭转的表现

睾丸扭转通常有如下表现:①剧烈疼痛。患者剧烈活动或者阴囊形成轻微创伤数小时之后,睾丸会出现剧烈疼痛,中度睾丸疼痛到重度睾丸疼痛急性发作通常伴有明显肿胀和弥漫性压痛,还伴有呕吐和恶心症状。青少年男性和儿童还会在睡眠中出现睾丸疼痛,并在早晨或半夜痛醒。②明显肿胀。睾丸扭转早期通常发生明显肿胀,阴囊上壁覆红斑和反应性鞘膜积液会在症状发作12到24小时之内变得明显。③提睾反射。对患者下腹部皮肤进行轻捏或轻划,对同侧睾丸活动情况进行观察,提睾反射会消失。

男孩一侧睾丸出现疼痛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避免耽误病情,否则可能造成睾丸坏死。对睾丸扭转实施睾丸缺血急救,要强调黄金6小时的原则,即睾丸扭转发生后,要在6小时之内完成睾丸复位,即能实现良好预后。那这是否意味着一旦超过6小时,睾丸就必定缺血坏死呢?并非如此。睾丸扭转角度与扭转后实际缺血时间直接关系睾丸损害的具体程度。相关研究显示,睾丸扭转角度大于360°,扭转时间超过6小时,即明显降低睾丸存活率;睾丸扭转超过24小时,再挽救睾丸的成功率不超过10%;睾丸扭转角度大于360°,扭转时间超过24小时,睾丸基本不能留存。因此,要及早发现睾丸扭转,并及时实施手术治疗,才有更大机会保留睾丸的正常功能。

3、睾丸扭转的诊断与鉴别

男性一旦出现蛋蛋疼痛难忍的症状,要首先怀疑是否为睾丸扭转。睾丸扭转通常是自发的,一旦睾丸扭转,患者会感到蛋蛋疼痛难忍,阴囊也随之肿胀,对此,要及时就医开展详细检查,形成明确诊断,重视检查睾丸体格,实施睾丸抬举试验,通过睾丸超声检查诊断睾丸血流变化。如果男性患者出现突发阴囊疼痛,且睾丸出现肿胀压痛,超声检查显示睾丸供血消失或减少,则可以确诊为睾丸扭转。可通过早期阴囊探查术,增强预后效果。对于睾丸扭转不建议实施阴囊CT检查,不仅缺少诊断意义,还会延误睾丸挽救时间。

对于一侧睾丸扭转,建议通过睾丸复位固定术结合对侧睾丸固定术加以治疗;如果出现睾丸坏死,应在早期切除坏死的睾丸。对于睾丸扭转,必须实施对侧睾丸固定术,否则日后一旦健侧睾丸出现再扭转,会对患者生育力造成致命性打击。

4、怎样预防睾丸扭转?

①保持正面平躺的睡觉姿势,不要长时间俯卧或侧卧睡觉,防止两腿挤压睾丸。②防止睾丸发生损伤。防止剧烈运动对睾丸产生震荡。③在冬季要加强保暖,避免昼夜温差引发睾丸扭转。④尽量不要长时间在软绵沙发上坐卧,不要长时间骑车,对睾丸减少压迫。⑤一旦蛋蛋疼痛难忍,要立即就医诊断,不要延误病情。⑥春季和冬季极易发生睾丸扭转,对此,在春冬两季尽量不要剧烈运动,防止提睾肌发生痉挛。⑦在日常生活中少穿过于紧身的牛仔裤,并使睾丸保持透气干燥的状态。⑧在洗澡时用温水冲洗睾丸,增强其耐受能力。

男性一旦出现蛋蛋疼痛难忍的症状,要警惕睾丸扭转,及时到医院泌尿科就诊检查,形成准确诊断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疗,还要在生活中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睾丸扭转。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家庭生活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家庭生活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家庭生活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家庭生活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家庭生活报”或带有家庭生活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