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常用的医学检查方法,通过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生成详细的身体图像。由于磁共振成像对患者没有辐射风险,且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因此在诊断和检测许多疾病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磁共振成像检查的优点
磁共振成像对人体没有损伤;磁共振成像可以清晰获得脊髓、脑的立体图像,不像CT检查一样一层一层地扫描,进而遗漏病变部位;可以对心脏病变进行诊断,而CT检查的扫描速度较慢,因此,不选用CT检查;可以检查肌肉、膀胱、关节、直肠、阴道、骨、子宫等部位,且检查准确率高于CT检查。
磁共振成像检查的缺点
与CT检查相似,磁共振成像也是影像学诊断,多数病变位置只靠磁共振成像不能确诊,其不像内窥镜病理学诊断、影像学诊断;对于肺部的检查劣于CT检查或X线检查,针对前列腺、胰腺、肾上腺、肝脏等检查劣于CT检查,而且检查费用较高;针对胃肠道的病变的检查劣于内窥镜检查。
磁共振成像检查前护理
患者在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前,需要告知医生或技师自己是否有金属物品植入体内。这是因为磁共振成像使用的磁场强大,金属物品可能会受到磁力的吸引而引起意外伤害。所以,如果患者体内有心脏起搏器、人工关节、内部固定器械、金属片或其他金属物品,应当事先告知医生。患者在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前,需要脱掉所有金属物品,包括手表、项链、耳环、钥匙等。这是为了避免这些物品被磁力吸引而造成伤害,并且还可以防止金属物品在图像中产生伪影。患者还应该将口袋中的所有物品取出,因为这些物品中可能包含铁磁物质。在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时,患者需要保持静止。这是因为即使微小的运动也可能导致图像模糊,从而影响诊断结果。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要求患者屏住呼吸,以确保图像的清晰度。因此,患者应该放松自己,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动作。磁共振成像检查通常需要在一个封闭的空间中进行,这可能会引起一些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对于那些对封闭空间恐惧的患者,医生可能会给予镇静剂或采取其他措施来帮助他们放松。在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前,患者可以向医生咨询有关镇静剂的使用和其他相关问题。给予检测人员系统培训,不断优化操作流程。促使每位护理人员都能全面掌握磁共振成像检查的全部护理流程,处理及判断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不断加强护理服务意识,护理服务态度进一步改善,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其临床配合度。及时给予心理疏导,改善其不良情绪。由于磁共振成像检查的特殊性及其受自身疾病的痛苦,长时间的射频噪声、狭窄的孔径、密闭的空间会使患者感到不适。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针对性心理引导及支持、鼓励。对于患者产生的过敏症状及造影剂外渗状况,护理人员要及时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对症干预,进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减少负面影响。在磁共振成像检查完成后,拿到磁共振检查影像相关资料时,护理人员要及时核对患者姓名等情况,防止误拿、拿错等情况出现,若出现以上状况时,可能会影响患者及时治疗,也有可能会诱发护患矛盾。在磁共振成像检查期间需要注意:检查前仔细询问患者体内是否存在假体,若有,就要在检查前取出假肢;若患者机体存在敷料或创口,那么就要依据其实际状况更换或清除无显影效果的材料。除此之外,在磁共振成像检查期间,严格避免患者大面积肌肤接触的状况。另外,若病灶部位在双腿或四肢中间,那么就要在此中间放置软枕或衬衣,防止接触进而出现电回路的现象。
磁共振成像检查后护理
患者在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后,应该继续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护理指导。在某些情况下,患者可能需要保持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或举重,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压力。此外,患者还应该注意观察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果出现任何不适或异常应及时向医生告知,由医生进行处理。
总之,了解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护理常识对患者是非常重要的。通过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护理指导,患者可以更好地配合检查,提高检查的准确性和效果。同时,患者也需要克服可能的焦虑和恐惧,保持放松和合作态度,以确保检查的顺利进行。不断优化护理干预,可提升患者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满意度及依从性,护理风险相对降低,检查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