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抗生素在重症感染中的应用是怎样的?
2023-09-07 23:09:56
作者:王科敏
作者单位:南宁市邕宁区人民医院

重症感染是一种危重疾病,其发生率和死亡率较高。抗生素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在重症感染的应用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详细介绍抗生素在重症感染中的应用原理、治疗策略、预防措施等内容,以便读者对该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重症感染的定义

重症感染是一种严重且危及生命的感染性疾病。通常由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引起,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个器官功能障碍。重症感染的主要特点是病情进展迅速并可能导致多器官衰竭。根据国际统一的诊断标准,重症感染的诊断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患者有明确的感染症状和体征,如发热、寒战、呼吸困难、脓毒症或感染性休克等,或有病原微生物的阳性培养结果。SIRS的诊断标准包括体温异常(高热或低体温)、心率加快、呼吸频率增加或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白细胞计数异常(增高或降低)。若以上两个条件达到,并出现一个以上的器官功能障碍,如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心功能不全等,则可诊断为重症感染。

二、抗生素在重症感染中的应用原理

抗生素的主要作用是抑制或杀灭致病微生物,以达到治疗感染的目的。在重症感染中,抗生素的应用主要具备以下几个重要原理:

①直接杀菌作用:不同类型的抗生素针对特定的致病微生物具有直接杀菌作用。通过阻断细菌细胞壁的合成、破坏细菌的核酸、蛋白质或代谢途径等方式杀灭致病微生物。②抑制菌体生长:有些抗生素可以抑制致病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使其无法增殖到引起感染的程度。这类抗生素通常被用于控制感染的扩散并为机体免疫系统提供更多时间来对抗致病菌。③抗生素的靶向性:不同类型的抗生素具有针对不同致病微生物的特异性。根据病原体的类型和药物的特点选择最合适的抗生素,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④组合疗法:在某些情况下,需要联合使用多种抗生素来增加疗效。这是因为不同抗生素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适应病原体的范围,组合使用可提高疗效并减少耐药性的发生。

三、重症感染患者采取抗生素治疗策略

①快速使用抗生素:重症感染患者需要尽早接受抗生素治疗,1小时使用抗生素,留取微生物标本(血、尿、痰液、伤口分泌物等)后使用。延迟治疗可能会加重病情和增加死亡风险。②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感染部位、可能的病原菌和药敏结果(如果已获得),医生会调整抗生素的选择和剂量,进行个体化治疗。③联合治疗的考虑:对于危重患者、存在多个感染部位或病原菌耐药性高的情况,可能需要联合使用两种或更多种抗生素,以增加治疗效果和抗菌谱覆盖范围。④调整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临床反应、实验室检查结果和病原菌药敏试验,医生会定期评估治疗效果,并酌情调整抗生素的剂量、给药途径和治疗时长。⑤监测和预防耐药性:重症感染患者长时间接受抗生素治疗,容易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疗效、实验室指标和耐药情况,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四、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对于感染的控制至关重要。以下是在预防感染方面的一些常见措施:

①勤洗手:经常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是在接触食物、使用厕所、咳嗽或打喷嚏后,或者接触到可能被污染的表面后。正确的洗手程序包括湿润双手,涂抹肥皂,搓揉至少20秒,并用清水冲洗干净。②避免交叉感染:避免与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人密切接触,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如戴口罩、手套等,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③定期接种疫苗:接种相关疫苗可以有效预防某些细菌感染,例如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等。根据医生的建议,及时接种适合自身情况的疫苗。④合理使用抗生素:只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并严格按照医嘱使用。不要自行购买和使用抗生素,以免滥用和不当使用导致耐药性的发展。在感染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您的症状和过去的用药史。⑤增强免疫力:通过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锻炼、充足的睡眠和减轻压力等方式,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有助于抵抗感染。

总之,抗生素在重症感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抑制致病微生物的生长和杀灭作用,减轻炎症反应,帮助机体克服感染。但是,在应用抗生素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控制用药剂量和时间,并注意滥用抗生素可能带来的问题。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家庭生活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家庭生活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家庭生活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家庭生活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家庭生活报”或带有家庭生活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