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肛周脓肿,可不是“屁大点的事”
2023-09-07 23:11:34
作者:吴羚祯
作者单位: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肛门,是人身上最难熬的地方,每天都要承受最大的痛苦,还要时不时受到辣椒和酒精的摧残,再老实的人一直受欺负也有炸毛的一天,肛门也是如此,一旦发病便能让人体验,什么叫疼痛难忍、坐立难安……下面,让我带您了解肛周脓肿。

肛周脓肿是啥

肛周脓肿,也就是直肠肛管周围脓肿、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是由于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或者周围间隙出现的急性化脓性感染,脓性渗出物聚集在一起就会形成脓肿,通常是由于肛腺阻塞而引起的(大约90%)。男性的患病率是女性的3-4倍,20-40岁之间,儿童的患病率也比较高。

肛周脓肿的病因

①肛门腺受到了感染:由于肛门腺在开放的地方,很容易被细菌入侵,如果被感染,就有可能引起化脓,然后向肛门周边蔓延,由于肛门周边的间隙比较丰富,对细菌的抵抗力很弱,所以一旦被感染,很快,就会形成脓肿。②身体的免疫力低下:身体过度劳累,患有其他疾病等,此类人群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是形成肛周脓肿的高发人群。③肛门部位有一定的刺激和损伤:经常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使肛门附近的直肠充血,降低了身体的抵抗力,容易引起感染。除此之外,大便干燥还会对肛管皮肤的粘膜造成伤害。④久坐、久站、久蹲:长期坐着,不运动,导致气血不畅,湿气太重。

肛周脓肿有哪些临床表现

①疼痛:疼痛是肛周脓肿最主要的症状,也常是患者就诊的最重要原因。低位肛周脓肿在发病初期只引起病灶局部的轻度不适或隐痛,随病情发展,疼痛会逐渐加重,病灶成脓后则呈持续性胀痛或跳痛,并伴有局部灼热感。②肛周肿物:肛周肿物也是一种常见的临床表现,多发生在低位肛门周围脓肿中。刚开始时,肿物呈小硬结或肿块,化脓后逐渐增大,呈红色、肿胀、凸起、质地柔软。③排便不畅:当疼痛比较严重的时候,病人可能会因为对疼痛的恐惧而产生排泄障碍。如果高位肛周脓肿的病变面积比较大,也会对肠腔造成一定的压力,从而导致排便困难,还会出现排便困难的症状。④流脓:脓肿形成后,对脓腔进行挤压,当脓口畅通时,脓液可以从里面流到小肠,再从肛门流出来,当脓肿破裂时,也可以从溃口处流出来,还会有明显的疼痛症状。⑤发热:多见于累及坐骨直肠间隙、骨盆直肠间隙或直肠后间隙的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肛周脓肿如何治疗

①抗感染治疗。如果感染已经形成了未化脓阶段,或者是已经化脓,但是脓肿范围比较小,可以通过使用抗菌药物来限制感染灶,从而减轻症状,达到暂时控制疾病进展的目的。②对症治疗。包括对症止痛、降温等治疗。对于病灶范围广泛、感染程度重,并伴有脓毒症或严重脓毒症者,除应及时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尽快清除化脓坏死组织,充分控制感染源外,还需早期液体复苏,以纠正低血压,改善器官灌注和细胞代谢。③手术治疗。脓肿一旦形成,宜早期切开排脓,勿待其自行破溃。因皮肤较坚韧,病灶易向深部或周围扩散,如果切开不及时,脓肿可能会增大加深。常见手术方法:切开根治术、挂线术、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切开引流术等。肛周脓肿发生后应认真对待,发生在肛门两侧的坐骨直肠窝和骨盆直肠窝及男性前侧的会阴筋膜下的脓肿最为凶险,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感染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肛周脓肿如何预防

①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要经常清洗和更换内衣内裤,要保持私密部位的干净,每天在便后要清洗干净,避免感染。②避免便秘或腹泻:合理饮食,多吃蔬菜水果、粗纤维食物和喝足够的水。③合理饮食:饮食不可过分精细,不食刺激性强的食物,饮食要有利于大便的排泄。④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久坐久站的人肛门局部血液循环易发生障碍,降低了局部的抗病能力,容易发生感染。所以,久坐之人要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增加肛门部的抗病能力。⑤不要久坐湿地:在草地、湿土上久坐,肛门部受凉受湿,降低抗病能力,易引起感染。⑥避免剧烈运动:如长跑等会引起局部损伤的运动尽量少做。⑦随意挤压肛门周围皮下组织可能导致感染发生,在平时不要摸挤自己患部和手术后切忌过度用力排便。

以上方法只是一种较为普遍的预防方法,并且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具体情况还需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轻重而定。如果出现肛周疼痛、红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家庭生活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家庭生活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家庭生活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家庭生活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家庭生活报”或带有家庭生活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家庭生活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