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炎为男性生殖系统的高发病,属于感染性疾病,许多因素都会造成这一疾病。根据现有的数据统计,前列腺炎占我国泌尿外科门诊患者总数的8%~25%,其中大约有35%~50%的男性,一生受前列腺炎的影响。以下将从前列腺炎的病因、表现及治疗方面展开科普。
前列腺炎的病因是什么?
①Ⅰ型: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发病率较低,一般表现为突发的发热性疾病,细菌为主要病因,血行感染比较常见,人体血液循环的过程中,细菌参与到循环中并滞留于前列腺部,引发炎症。一些情况下经尿道逆行感染,如尿路不畅、憋尿等引发尿液反流,尿液中的细菌将导致炎症。②Ⅱ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主要由病原体感染所导致,尿道逆行感染较为多见。③Ⅲ型: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前列腺炎中比较常见的类型,大约占据了慢性前列腺炎的90%以上,主要表现为长期、反复的骨盆区域疼痛或者其他不适症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异常排尿症状或者性功能障碍。现有的研究中并未明确这部分病因,学术界倾向于认为其病因为病原体感染、炎症、排尿功能障碍、精神心理因素等综合引发。④Ⅳ型:无症状性前列腺炎。无明显的临床表现,一般在检查其他疾病时被发现。
前列腺炎有哪些表现?
①排尿不适:患者如有前列腺炎,往往有膀胱不适感,如尿频、排尿时尿道灼热、疼痛并放射到阴茎头部。早晨尿道口有黏液等分泌物,一些情况下有排尿困难等表现。②局部症状:表现为后尿道、会阴、肛门部位的坠胀不适感,在下蹲、大便及久坐后胀痛感加剧。③全身症状:突然发热、寒战、乏力、虚弱、厌食、恶心、呕吐等。④放射性疼痛:慢性前列腺炎的疼痛并不仅仅局限在尿道和会阴上,阴茎、精索、睾丸阴囊、小腹等部位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⑤性功能障碍:慢性前列腺炎会引发性欲减退、射精痛、射精过早,大大降低精液质量,在排尿后或者大便时会出现尿道口流白现象。⑥其他症状:慢性前列腺炎可合并神经衰弱症,出现乏力、头晕或失眠等症状,长时间持久的前列腺炎甚至会引发身体的变态反应,如结膜炎、关节炎等各类病变。当然,个别患者还存在神经系统的症状,如精神过度紧张、焦虑、经常性头晕、记忆力减退、多疑、抑郁等,患者对身体的不适和疼痛异常敏感。
前列腺炎的治疗方式有哪些?
①抗菌治疗:因为前列腺炎许多情况下为细菌感染所引起,在治疗中最为基础性的方式就是抗菌治疗,就是用双球囊导尿管封闭前列腺部尿道,从尿道腔注入抗生素溶液使其反流入前列腺管,从而实现治疗。当患者的前列腺炎症状不严重时,可采取抗菌治疗法,静脉注射广谱抗菌药,迅速控制炎症,比较常用的抗菌药有广谱青霉素、三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等。②消炎、止痛药:利用非甾体抗炎药可缓解前列腺炎症状,一般利用消炎痛内服或者栓剂,中药使用消炎、清热、解毒、软坚药物,也能达到治疗效果。别嘌醇能降低全身及前列腺液中的尿酸浓度,从理论角度分析其能作为自由基清除剂使用,还能清除活性氧成分,减轻炎症,缓解疼痛感。但消炎药与止痛药在大部分情况下仅作为辅助治疗方法。③物理治疗:前列腺按摩能排空前列腺管浓缩的分泌物、引流腺体梗阻区域的感染灶,因此对顽固病例不仅要采用抗生素治疗法,还需要每3~7d做前列腺按摩。多种物理因子被用作前列腺理疗,如微波、射频、超短波、中波、热水坐浴等,对松弛前列腺、后尿道平滑肌及盆底肌肉,实现抗菌疗效、缓解患者疼痛都有显著作用。④α-受体拮抗剂:前列腺痛、细菌性或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膀胱颈及尿道平滑肌张力都增加,排尿过程中后尿道内压增高,导致尿液反流入前列腺管,这是引发前列腺痛、前列腺结石、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主要原因。针对上述问题所导致的前列腺疾病,α-受体拮抗剂相对有效,在合理应用后能改善前列腺痛、排尿症状,同时也对预防感染复发相对有效。⑤手术治疗:外科手术能用于反复发作的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在通过手术摘除了前列腺以后可有效治疗此疾病,但在应用此方法时需慎重选择。因为前列腺炎通常累及腺体的外周带,因此,前列腺电切术难以达到治疗的目的,仅能去除前列腺的结石及前列腺导管周围的细菌感染病灶,能预防外周带病灶地再感染现象。比针对前列腺炎的治疗,手术方式相对多样,以切开引流术为例,就是经直肠前列腺切开引流,适用于后叶周围脓肿的情况,在直肠黏膜下,指检时波动明显位置切开引流,脓液从肛门流出,此手术的操作简单且损伤异常小,手术以后无需要换药。一些情况下可采用前列腺穿刺排脓术,经直肠或会阴穿刺前列腺组织吸取脓液,不仅能抽取组织做细胞学检查,还能排脓,并且可将局部需注射药物注入到前列腺组织中。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目的为去除增生的前列腺组织。
总之,前列腺炎虽属于男性常见病,其症状相对多样,但其本身具有可治愈性,患者面对前列腺炎时不应过于焦躁和恐惧,而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未来医学进步的过程中,专业人员需持续研究前列腺炎的治疗手段,保障治疗技术的先进性和有效性。